2019年10月10日
是第28个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
今年我国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主题是
“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 我行动”
如何行动呢?
一起看看心理健康素养七条~
一、积极乐观
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身心健康密切关联、相互影响。一个健康的人,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,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。同时,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。例如,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。而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。
二、适量运动
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,可预防、缓解焦虑抑郁。
①有氧运动时,大脑释放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,具有止痛的效果,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。②太极拳、瑜伽等,有助于平静情绪、缓解焦虑。此外,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、促进社会交往。坚持适量运动,每周三到五天,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,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。
三、学会求助
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,是负责任、有智慧的表现。
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。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,也不等于病情严重。相反,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,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、主动做出改变、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。
四、优质睡眠
睡不好,别忽视,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。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。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、早醒、夜间醒后难以入睡、经常噩梦等。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,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。
五、有效治疗
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,需及早评估,积极治疗。
抑郁和焦虑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。如果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。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。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、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频等症状。我们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,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,尽早求治,防止问题加重。抑郁症、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。
六、温馨关怀
要理解和关怀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,不歧视,不排斥。人们对于精神或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。实际上,精神或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,可以缓解乃至康复。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,可以承担家庭功能、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。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患者,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。
七、缓解压力
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,不逃避,不消极。
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,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。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,维护心身健康。第一,调整自己的想法。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;根据客观现实,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。第二,积极寻求人际支持。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,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。第三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。